您好,欢迎来到玩具巴巴! 客服热线:0754-85638555

玩具巴巴

您当前的位置:玩具巴巴 >> “妆糕人”--泉州娃的童年回忆

[上一条] [下一条]

“妆糕人”--泉州娃的童年回忆

当夕阳在地上拉长影子,估摸着“妆糕人”的摊子即将出动,好不容易攒够零钱的孩子们纷纷从巷口里蹿出来,火急火燎地涌向这堆五颜六色的面人。
 
  在泉州娃的童年记忆里,一定有“妆糕人”的一席之地:无论是腾云驾雾的孙悟空,还是含羞半敛眉的林黛玉,这些用面团塑成的小人都是孩子们最忠实的玩伴。当然,这种小孩的玩意儿绝不仅仅是玩具,过去它还是民俗场合的“常客”,是庄重的祭品呢!
 
  源于北方“捏面人”
 
  泉州的“妆糕人”其实与北方的“捏面人”同源。民间艺人通过一双巧手,就能叫糯米粉团实现华丽变身,成为一件精致的工艺品。
 
  不过南北两地的面人各有千秋:北方艺人往往更注重装饰性,他们的面人多塑造成艺术化的狮子或老虎之类,喜庆且富有生活气息;而泉州“妆糕人”则深受梨园戏、布袋戏等地方戏曲的浸淫,更喜欢以戏剧人物为题材。
 
  在泉州城郊的双阳前洋村,这里便是“妆糕人”的发源地。据说在清代乾隆年间,当地人多以制作“妆糕人”维生。鼎盛时期,这个小村庄里处处可见晾晒“妆糕人”的竹匾,空气里弥漫的都是粉团的味道。
 
  那时候,制作“妆糕人”的艺人走南闯北,售卖版图北至浙江,南到潮汕,甚至能接到来自台湾和南洋群岛的订单。一到岁时节庆或演戏酬神,老艺人都会带上家伙摆个小摊,很快就能聚集起一圈围观的孩子。
 
  是小孩玩具也是祭品
 
  由于“妆糕人”有讨喜的外表和五颜六色的装饰,这些特性自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。加上它的形象多来自于经典小说或戏曲,孩子们把玩的同时还能学到东西,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它都是泉州娃娃最忠实的玩伴。
除了作为玩具供孩子们把玩以外,“妆糕人”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——祭品。在过去,“妆糕人”会被置于供桌上,用于供奉神明或祖先。在台湾和金门等地,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风俗。如果在家庙举办祭祀活动,他们还会严格按照“一碗一仙”的规矩,在每一碗祭品上都插上一个“妆糕人”。有条件的,还会用粉团捏制成鸡鸭鱼的形状,一件件摆在神像前。
 
  当然,在婚嫁、寿诞、岁时节庆等喜庆场合,“妆糕人”摇身一变,又成了吉祥如意的代名词。这时候,“妆糕人”一般会被插叠于糕饼盒或果盒上作为一种额外的装饰,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 
  手艺时代的最后记忆
 
  每年农历七月半后天气转凉,“妆糕人”开始变得容易保存;加上普度等民间信仰活动逐渐增多,“妆糕人”也随之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。
 
  因为“妆糕人”以柔软的糯米粉为原料,这便决定了它的高度不宜超过10厘米,否则易弯曲下垂。而10厘米的限制对民间艺人而言,无疑是一种最见真章的考验——这一双巧手,被限定在小小的空间里发挥。
 
  制作“妆糕人”时,小剪子、细角梳、扁骨簪等大小工具都有用武之地。民间艺人将糯米团调成各种颜色后,再根据胸中丘壑取用。手艺老到的,手指下有各种形象供任意驱遣,片刻之间就有一个人物在小木棍上生成。细一看,眉眼皆备,衣袂当风,简直妙不可言。
 
  若没个好几年的积淀,捏出来的大概只能是“四不像”。不过也正是因为技艺难学,“妆糕人”也被推入了尴尬境地:如今的孩子们早已看不上这粗朴的玩具;而艺人因无利可图,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。不知道这曾经伴我们成长的“妆糕人”,是否要留下一个惆怅的身影,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里抽离?
 

[上一条] [下一条]
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电话:0086-754-85638555
手机:13825872895
Email:toysbaba@hotmail.com

玩具巴巴新奇特交流群
扫码加群